切换到手机版e京网>社区>潮汕人物

补鞋,是民族路上的汕头时光

敲茶_舟元
敲茶_舟元 达人
2020-03-18 17:2920.6万 阅读 | 评论 0
免责声明: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,所引发的异议及纠纷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如涉侵权联系本站处理。

纪兄的补鞋摊在民族路24号,店门朝着巷子,有些隐蔽,店面狭窄,地上铺满补鞋的材料,他头发花白而且稀疏,很多年前报纸报道过「补鞋三兄弟」,他是照片上那个一头黑发的老五,岁月已经变化了他的相貌,也让他的摊子变得孤独。

 

「那个报道可能比你还大呢。」纪兄说,他向我描绘了从前民族路的样子,对我来说那是过于遥远的时光,「新观电影院的放映一结束,民族路上就人挤人,热闹的不得了。」

 

不知不觉,他成了民族路的历史见证人,从七几年起直到今天,他的补鞋摊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条老街,他正亲眼看着老城日复一日在消耗。

 

「你都不知道以前这些老房子多好看,那个窗户的玻璃啊,傍晚的阳光照过去,五颜六色,闪闪发光。」纪兄像在描绘梦境,「现在你再看看,都变了样了。」



纪兄没有说过哪怕一个关于「不舍」的词,但你总能不经意听出他对过去的怀念,他说他住在下蓬,以前六点就要骑单车出发,载一大堆的工具、材料,在民族路摆下摊,生意很火热,他常常干到下午两点才吃上午饭,晚上天要黑了就回去,回家也不能歇着,还得接着赶,明天顾客是要取鞋的。

 

「八几年那会生意还行,后来慢慢就没了。」纪兄说,「大家就往东边去了。」

 

老城区逐渐冷清,民族路也告别了人挤人的光景,最后,摊子也从四人合作变成了他独力支撑。

 

随着城市东移一起离开的,还有他的老主顾们,但这些人离开了老城,却从来没有离开纪兄,这个小小的摊子似乎是他们老城记忆里最后一个结,他们死死拽着,不舍得松开。



很多老主顾不管搬到哪,都愿意跑到民族路来找纪兄补鞋,这天一个阿姐开着摩托来修鞋,刚下车就说了句:「哎呀,现在来找你真是翻山过海。」

 

大家离纪兄的鞋摊越来越远了,但有一股力量总驱使着他们回来,有些老人家甚至专门从东边坐车来,也不补鞋,就是想找「阿补鞋弟」喝茶,聊聊天,这个小小的、甚至有些破的摊子。是他们在老城里最后熟悉的家。

 

纪兄从没把这个感情看的理所当然,大家喜欢他,但他说自己就只是个手艺人:「我就会补鞋,别的也不会。」

 

补鞋的手艺是家传的,从爷爷一辈就做这个,纪兄14岁的时候开始跟着父亲做,现在他自己都成了爷爷了,他很尊重这门家传,即便大家是冲着感情来的,他也从没有一丝一毫的糊弄。



一个取鞋的阿姐检查了补好的后跟,问纪兄这个跟是不是实的,纪兄说那肯定啊,硬的哩,够穿好久了,阿姐有些懊恼,说上次在别人家补,后跟居然是空的,穿的脚都疼了,纪兄咧嘴笑了,他补鞋时口气真是一点也没犹豫,每次做完把鞋子递回去,都会自然地说一句:「这下就够你穿好久了。」

 

他是有底气的,因为他真的做得好,干了大半辈子的补鞋匠了,他对自己的手艺很自豪:「后来很多外地人来汕头,也做补鞋啊,可真没有我做的好。」但末了他又淡淡地补了一句——不过也失传了,没人学了。

 

时光不只改变城市的中心,也改变人们的消费和生活习惯,现在不只是老主顾搬走的问题了,绝大多数人已经不需要补鞋了,「穿坏了就再买一双呗,」纪兄说,「大家经济也上来了,但是手工活儿就还是这个价呀,这个哪有上升空间嘛。」

 

走路颤颤巍巍的老奶奶来做个小补,纪兄就收了一块钱,比较花费材料和时间大补的长筒靴,也不过收了十五块,来补鞋的阿姐是个老朋友了,说那就二十吧,她觉得值这个价,其实她就是心疼纪兄。



现在的日子里,补鞋已经不能为纪兄带来什么明显收益了,但他还是窝在这,在民族路的角落里,从来没有离开。

 

有一段时间他差点就走了,那时候因为创文,摊子出不来,他是真下定决心要撤了,但老朋友们老邻居们不让,他们发现他不出来了,就想尽法子帮他,后来兜兜转转的,街道给他安排进了现在这个小店里。

 

「我前个月算一下,做了1200,交完店租1000,剩200。」纪兄说完就笑了,他一点苦恼的样子也没有,他就说这两百只能当买烟钱,然后补一句:可能什么时候真干不下去了,也就收了。

 

如果一直折本,谁也架不住啊,何况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手艺人,一个被城市变迁和时代变化超车的老手艺人。

 

纪兄从前赖以谋生的手艺和摊子,如今就要被时光碾过去了,那时候摊子前还要排长龙呢,那时候他还得加班加点呢,但我想他应该料到了,毕竟世事变迁就是如此,但他料不到的应该是,他的摊子早就不是摊子这么简单了,他也早就不是一个补鞋匠而已了,他已经成了民族路上一个谁也不舍得解开的记忆之结。



14岁那年随着父亲来到民族路,直到今天,纪兄都做了爷爷了,他在这条老街上看过无数个日落,亲眼见证成排的老房子做了整容手术,他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熬成花白,一些老主顾们也开始走路摇摇晃晃了,但谁也没忘了他,也可能是不敢忘了他,如今的老城不老,如果把他也忘了,老人们记忆里的老城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。

 

一个变迁的时代哪里顾得上一个补鞋匠呢,城市就总是一副吭哧吭哧往前跑的样子,经济会发展,欲望会改变,洪流激荡,普通人的生命就随着往前漂,这是无奈的,但也因此显出了浪漫,一个守了老街半辈子的人,一群舍不得离开记忆的老主顾,傍晚时夕阳还会给民族路染色,而这个色彩侵染了他们记忆的深处。

 

有一天我们都会怀念傍晚的色彩,就像纪兄怀念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窗扇,但那时色彩不是今天的色彩了,就像窗扇也早就不是原来的窗扇了。

 

那时候我们纪念些什么呢,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里,还有没有一个纪兄,或者一个破破的小摊子,能给我们的回忆打个死结,让我们一直神往,并且眷恋。

敲茶_舟元 敲茶_舟元社会
达人介绍:记录汕头故事,探寻城市人文查看更多达人文章
我来说两句
您还没有登录,或者登录超时,请点此登录后再参与发表。 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