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换到手机版e京网>社区>潮汕人物

影像大师Clark和汕头的短片情缘

草根播报
草根播报 达人
2016-01-28 12:032.6万 阅读 | 评论 2
免责声明: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,所引发的异议及纠纷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如涉侵权联系本站处理。

  汕头的老建筑吸引了摄影家David Clark。这位世界新闻摄影比赛(荷赛奖)的评委,近期来汕头拍摄了两部彰显本地独特人文气息的短片。

  《南生百货》从南生百货大楼的兴衰中窥见鮀城的变迁;《存心善堂》展现了汕头独特的慈善模式与人文关怀。这两部短片先后被中国日报网刊登于网站首页,作持续数十天的重点推荐。

 

结交汕头朋友与使用无人机

  David Clark曾签约任职CCTV news,现任中国日报社亚洲新闻中心视觉新闻主任。他长期致力于用影像记录城市变迁的印记。

  汕头的老建筑给David留下了深刻印象,当他站在南生百货面前时,不禁发出感叹:“That’s amazing!” (真是神奇!)

  不太会说中文的他,是怎么克服语言障碍来拍片的呢?他在给汕头大学新闻学子的讲座中,透露了其中的一个小诀窍。

  在南生百货附近的一家店铺里,他听到了英文歌声。循声而寻,他发现了一位正在看英文电影的年轻人,于是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,成为朋友。在这位当地年轻人的帮助下,短片顺利拍成。

  “采访就是一个交朋友的过程,当你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,就去交朋友试试看吧!”David说道。

  除了交朋友之外,他还善于使用新技术。短片《存心善堂》开头的无人机拍摄部分让人印象特别深刻:俯瞰整齐对称的古村落,存心义工们统一穿着黄色的制服走进巷子,在航拍的镜头里,就像一条黄色的丝带蜿蜒于村落中。

  这样的镜头并不是摆拍,而是浑然天成。

  David解释到:“我只是估计到他们会这样走回来,并提前做好了准备。记者要有对事物预判的能力。”

 

用最自然的方式讲故事

  在David看来,在这个时代里,呈现故事手段、方法多种多样,但是对于不同的故事、不同的媒体、不同的受众而言,总会有一种方式让读者觉得最舒服、自然,让读者能够最大程度参与到事件中。

  那么,到底哪一种方式更适合于讲故事?其实答案就在我们的生活里。

  当你去一个同学聚会,你会用短信告诉朋友,我要去。聚会的时候,你会忍不住自拍照片,发朋友圈。如果刚好有个朋友喝醉了,手舞足蹈、不知所云,你会情不自禁给他来段小视频。聚会结束,第二天清晨,大家会在微信群里开聊,重温欢乐、道声早安。

  “看,这就是用最自然、合适的方式去讲故事。”Clerk David说到。而新闻媒体,也要综合运用这样的方式,来跟受众互动。

  在拍摄深圳青年创业故事时,David用视频的方式呈现他们日常工作的流程和对创业的心得感悟,而选择用照片去表现他们工作时的认真和全神贯注。

 

31.jpg

(David在讲解读者的人际关系和分享之间的关系 罗伊晴摄)

 

谈新媒体:分享比平台更重要

  在CCTV news以及中国日报社工作期间,David参与帮助这两家中国传统媒体转型,他发现:各大传统媒体毫不吝啬地开发网站、公众号和App,他们迫切希望信息能够被更多人所看到。

  “可是在新媒体时代,最重要的不是平台,而是你的内容是否让读者乐意分享,”David指出。

  因为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朋友,朋友又有各自的朋友。当读者将内容推荐给朋友,这种传播效果比媒体做广告还要好。

  另外,David还发现,传统媒体,特别是中国的传统媒体,总是认为自己高读者一等,始终不肯放下身段,平等地和读者对话。

  英国《卫报》,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,率先迈出了第一步。《卫报》建立起网络社群,邀请读者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。这个过程中,信息不再是单向的传播,而是读者和记者、读者和读者之间的思想碰撞与交流。

  David说:“现在的媒体要重新去思考自己的定位了。”

  今年,是David做新媒体的第25个年头了。他依然觉得做记者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工作。25年来,他见证了媒体技术的发展,可是他的脚步从未停留,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,从笨重的摄像机到无人机。

 

  明年四月份,David将来到汕头大学,给新闻学院同学们传授无人机拍摄的要领。(完)


32.jpg

(David在听取同学提出的问题 罗伊晴摄)

记者:罗伊晴

编辑:张艺璇


  
草根播报 草根播报社会
达人介绍:汕头大学长江新闻学院组织查看更多达人文章
全部只看楼主
对面的MM看过来
对面的MM看过来
1楼
在汕大读书真是挺幸福的
额滴娘啊
额滴娘啊
2楼
good
我来说两句
您还没有登录,或者登录超时,请点此登录后再参与发表。  忘记密码?